次韵翁子秀移竹

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 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 山僧不知贵,遣送如薪束。 坐成阮家林,色映兵厨醁。 主人何必问,抱琴来就宿。 此君不须多,潇洒数竿足。 却笑陶元亮,但采东篱菊。

译文:

我曾经读过苏东坡的诗,他说人不可以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更何况这些竹子就像真正的美竹一样,每一根都温润如玉。 难道它们是瑶池里种下的仙竹,是西王母所喜爱培育的吗?人们一天三次去培土养护它们,靠近它们的人谁敢轻易触碰呢。 山上的僧人不懂得这些竹子的珍贵,像送柴草一样把它们送了过来。转眼间就形成了如同阮氏家族那样的竹林,竹子的色泽映照着军营厨房里的美酒。 主人也不必多问,抱着琴来这里住下就好。其实竹子也不需要太多,潇洒的几竿就足够了。 这时候我却忍不住嘲笑陶渊明,他只知道采摘东篱下的菊花。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