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思永

恭惟文简公,雅意在人物。 一时推鉴裁,似秉袁许术。 莘莘材馆盛,多自东床出。 昌黎宰相器,气宇吞溟渤。 门阑最前席,褒借难具述。 爱贤前辈事,此道今谁恤。 我生独何后,叹不及湔祓。 声驰翰墨场,兴尽云霞窟。 古来豪杰士,可杀不可屈。 涂穷暂时尔,被褐未宜忽。 之子乃名裔,秀爽开风骨。 尚勉激颓波,典刑庶不没。

译文:

我恭敬地追思文简公,他一直把培养人才放在心间。 当时大家都推崇他鉴别人才的眼光,就好像他掌握了袁阆和许劭那样高超的相人术。 那时候,人才济济的学馆里人才辈出,很多都是他的女婿之类的亲属。 就像昌黎先生有着做宰相的才能,他的气度能够包容大海。 文简公对贤才极为看重,对他们的褒奖和提携,实在难以一一详尽表述。 喜爱贤才是前辈们一直秉持的风尚,可如今这良好的风气还有谁会去顾念呢? 我出生得太晚了,只能叹息自己没能得到文简公的教诲和熏陶。 如今你在文坛声名远扬,又醉心于游览那如仙境般的云霞之地。 自古以来,那些豪杰之士,宁愿被杀也绝不屈服。 一时陷入困境只是暂时的,哪怕穿着粗布衣服,也不能被忽视。 你是名门之后,容貌清秀、气质爽朗,风骨卓然。 还是要努力去挽救那颓败的风气,让美好的典范不至于消失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