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峡州楚塞楼

江向西陵势渐平,万山环合翠峥嵘。 须知楚国尝为塞,不为涪翁浪得名。 人若此贤真俊杰,楼还旧观焕神明。 临风毎听滩声咽,似怨张仪作暮横。

译文:

江水朝着西陵峡流去,势头渐渐平缓下来,四周无数的山峦环绕聚合在一起,山色翠绿,山势高峻奇险。 要知道楚国曾经把这里当作边塞要地,这座楼可并非是因为涪翁(黄庭坚)随意就得了“楚塞楼”这个名字。 倘若人们能像那些贤能之人一样,那可真是英雄豪杰啊。如今楚塞楼恢复了旧日的模样,重新焕发出了非凡的神采。 我迎风而立,常常听到江滩的流水声好似在哽咽哭泣,这声音仿佛是在埋怨张仪,怨恨他造成了当年楚国的衰败与困境。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