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漕幕同僚二十八人会饮于西湖登千佛阁运干赵渔樵希圣以坡诗七言绝句分韵得陌字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译文:

福星台畔,一群身着华服的宾客,早已厌倦了在尘世的喧嚣中奔波,踏遍那繁华却又让人疲惫的大街小巷。 他们来到涌金门外,登上精美的兰舟,悠然地在湖面上飘荡。只见湖的两岸,温暖和煦的春风里,春水轻轻拍打着堤岸,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隔着那宽阔的湖水,传来悠扬的笙歌之音,仿佛寄托着人们那悠远而深沉的情思。朝着阳光的方向,花柳繁茂,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春色,美不胜收。 西湖上的六座拱桥高高地横跨在水面,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开在眼前;千佛阁里,众多的佛像排列整齐,金碧辉煌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 大家登上楼阁,可不会陷入那怀古的忧愁之中,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远大的志向,渴望能像那些云台功臣一样,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转眼间,饮酒作乐的时光结束了,晚风吹起,发出呼呼的声响。此时,夜空中的阴霾渐渐散去,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同美玉般升上了天空。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