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淮西运干徐伯远

嗟予偃伏淮南村,十年不践公侯门。 谁令金印入魂梦,平章六字承君恩。 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 丈夫盖棺事始定,擒戎会使来称藩。 争如徐子擅骚雅,笔力豪纵今文园。 杨君收印六十载,细观制作同新翻。 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 珠还合浦有时节,余庆未艾钟仍昆。 子今得之类摘鹊,此贶重可轻玙璠。 便当凖拟佩三印,并与文安遗子孙。

译文:

唉,我在淮南的村庄里隐居,十年来都未曾踏入公侯的家门。 不知为何,金印常常闯入我的梦乡,我秉持着“平章六字”之策承受着君王的恩宠。 有人说左手提着敌人首级右手握着官印(靠战功获高官),可这其中的道理可不能轻易去评判。 大丈夫直到盖上棺材盖,一生的功过是非才算定论,我定要擒获敌寇,让他们前来称臣纳贡。 怎比得上徐伯远你擅长诗词风雅,笔力豪放洒脱,如同当今的司马相如。 杨君收藏这印已有六十年,仔细观赏这印的制作,就像新造出来的一样。 据说这是常侍家的旧物,他家先辈是从南昌潘家得到的。 这印就像合浦的珍珠一样,终有回归之时,家族的福泽绵延不绝,惠及了你和你的兄弟。 你如今得到这印就如同摘下了喜鹊(寓意收获珍贵之物),这份馈赠比美玉还贵重。 你日后定能佩戴多枚官印,这份荣耀和这官印一起传给子孙,就像当年文安那样。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