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遵禅者

阿遵我辈人,相从十年旧。 行肥形愈瘠,身贫道常富。 厥初为天衣,持钵化淮右。 袖携维卫录,访我过蓬陋。 若言法华山,有象金所就。 其来自西土,隠现不可究。 我时尝记之,尔耳亦聊复。 谁令慈悲师,镂板播疏谬。 向来天衣游,追随遍岩窦。 高谈屡绝倒,寝食废宵昼。 归欤又同舟,半道过濠寿。 是行寄先茔,一再获邂逅。 清霜殒群木,凄劲捣衣候。 翩然不我留,云山挺高秀。

译文:

阿遵是我们这一类人,和我交往已有十年之久。他身形肥胖但精神上却愈发清瘦(这里可理解为不重外在物质享受),自身虽贫,但道德学问却常常富有。 当初他在天衣寺修行,手持钵盂在淮右地区化缘。他袖中携带着维卫佛的相关经录,到我这简陋的居所来拜访我。他跟我说在法华山,有一尊用金子塑造的佛像。这尊佛像从西方传来,它的隐现变化难以探究。当时我把这些都记了下来,你(阿遵)也不过是顺便提及。 谁能料到慈悲的师父,把这些事刻板印刷,传播开这有些疏陋谬误的内容。以前去天衣寺游玩的时候,我们一起走遍了各个岩洞。大家高谈阔论,我常常被逗得大笑不止,甚至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不分昼夜。 后来回去的时候我们又同乘一条船,中途经过濠州和寿州。这次出行你是去祭扫祖先的坟墓,我们又有了几次相遇。如今寒霜降临,树木凋零,正是让人听到捣衣声倍感凄凉的时节。你却轻快地离我而去,向着那高耸秀丽的云山奔去,不再停留。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