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 其二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御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余音传万壑。

译文:

一路上长长的藤蔓仿佛在呵斥着行人,这里多是公侯显贵游玩的地方,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应该来这里为官游历。 我这一生一直都对那云游山水的生活垂涎不已,我的心早已飞向了山水之间,只剩下这具身躯还留在这尘世。 在这飞扬的黄沙之中,沙尘直扑我的乌纱帽,我在这长安城里已经饱尝了三年这样的生活。 哪比得上悠闲地拿着一根钓竿,在明月映照下的清澈江面上垂钓。 难道如今就没有像采芝的仙人那样的隐士了吗?我踏遍了山腰,太阳都已经西斜。 白云可以当作衣裳,兰草可以当作玉佩,抵御寒冷也不必想着名贵的狐皮。 人生能有这样一段闲适的时光也算值得快乐了,我真想乘风去遨游天地四方。 深夜里不知从何处传来凤箫的声音,那悠扬的余音仿佛在万千沟壑间久久回荡。
关于作者
宋代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