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 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

译文:

这首偈语不好按照常规古诗词那样逐句去直白翻译,因为它充满了禅宗的机锋和象征意味,我来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其大概意思: 头顶之上好似竖着摩醯首罗天的眼睛(在佛教里,摩醯首罗天的眼睛代表着洞察一切的智慧),手肘后面斜挂着能够夺取性命的符箓(这里象征着有克敌制胜、超凡脱俗的手段)。 但要是把那洞察一切的“眼睛”弄瞎,把那厉害的“符箓”卸下来,这时候就如同赵州禅师把葫芦挂在东面的墙壁上一样(赵州禅师的这个举动是一种随缘自在、不拘泥于形式和机巧的表现),达到一种超越智巧、顺应自然的境界。
关于作者
宋代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逾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