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智通,佛佛道同。 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 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 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七
译文:
每个人的心智是相通的,每一尊佛所悟的道也是相同的。
修行的境界在十方世界都能圆满成就,就像器物八面都通透敞亮,毫无阻碍。
在施行佛法教化时,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的教法都完备无缺;安坐静修之处,能体悟到一切法都是空幻不实的。
接受众生的供养而来,实际上接受的是一种看似无形却蕴含深意的供养;出世度化世间众生,虽看似有所作为,实则是不刻意追求功德却自然成就了无功之功。
行动时内心常常保持宁静,在运用佛法智慧时更加虚怀若谷。
修行者与世间万物相处毫无违背之处,就如同水中倒映的夜月,看似真实却又虚幻;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出恰当的回应,就像花朵上吹拂的春风,自然而又温和。
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但这种生并非是真正的实有可生。
影子是因为有形体才产生的,声响是因为有发声的源头才出现的。
世间森罗万象显得高大奇特、变化万千,但虚空却空旷寂寥,没有增减盈亏。
那修行所达的境界幽远深邃、难以捉摸,却又灵动清晰、明白透彻。
这是修行者内心深处的精华体悟,并非外在的情感表现。
能见到自家本就存在的从古至今就有的佛性,获得属于自己的广大无边的佛法真谛。
修行者的心境清澈澄明,好似存在却又没有具体的形迹表象,善与恶都不能跟随自己的行为左右自己。
世间万物当下就是现成的,能自在地观照;每个人自身其实都具足佛性,我们应当常常怀着不轻视他人的态度。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正觉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