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龙不为瑞,珠璧不为贵。 衲僧眼豁开,彻见生死蔕。 生死蔕,第一义。 诸佛心,祖师鼻。 少林传灯,灵山授记。 随高随下,何此何彼。 假诸因缘,神通游戏。 有时五教三乘,有时三德六味。 有时屋里主财,有时门头了事。 处处清白家风,人人见成活计。
偈颂七十八首 其六一
译文:
麒麟和龙并不能算作祥瑞,珍珠和璧玉也不能算有多珍贵。
出家人一旦把心眼儿彻底打开,就能看透生死的根源。
这生死的根源,就是佛法的最究竟奥义。
它是诸佛的本心,是祖师的精髓所在。
就像当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下佛法的灯火,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给弟子们授记一样。
在修行中,无论处于何种高低不同的境界,都不必去区分彼此。
借助各种因缘条件,自在地施展神通、游戏人间。
有时候会依据五教三乘的教义来引导众生,有时候又会用三德六味的说法来启发世人。
有时候就像家中掌管财物的主人一样,沉稳持重;有时候又像在门口处理杂事的人,随机应变。
无论身处何处,都保持着清净无染的修行家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让自己觉悟成活的办法。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正觉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