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古史二首 其二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译文:

这首诗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些人表面上尊崇周公和孔子,却讥讽和污蔑古代史实是虚假的,仅凭主观臆断就认为《诗经》《尚书》等经典中内容全都是矛盾抵触的。 而真正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见识的人,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深入探究、仔细商讨,连最细微的差别都要比较清楚。 古代的典籍能留存下来实属偶然,侥幸没有在秦始皇焚书的大火中被焚毁,那些不明白其中深意、甚至遗忘其价值的人,真该被汉代的儒者嘲笑。 若能以正确的道理和严谨的逻辑来解读,言辞旨意自然能表达得清晰明了,倘若能遇到像圣人门徒那样有识见的知音,也算是一种幸事。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