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一首

布衣海上看群豕,金门晚跻作三吏。 汉主功名气薄云,柄用儒术亲且贵。 晓通当世博前闻,自得春秋有余地。 臣节俭约君道广,烜赫颙昂仍布被。 苍海西南罢远征,恳弃朔方违诏旨。 发策不如朱长史,庭论依违何委靡。 议诛郭解沮卜式,山东鄙人殊不鄙。 流辈纷纷称职难,黄发𩭹髿保终始。

译文: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代公孙弘的事迹,下面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公孙弘曾经还是一介平民,在海边看着那些如同猪一样庸碌的众人。后来在晚年才得以进入朝廷,位列三公之位。 汉武帝的功绩和威名直薄云霄,他重用儒家之术,而公孙弘也因此受到亲近和显贵。公孙弘通晓当世的学问,博古通今,从《春秋》等经典中汲取智慧,游刃有余。 他向汉武帝倡导臣子要节俭,说这样君主的治国之道才能宽广。他自己表面上显赫高贵,却还盖着布被来显示节俭。 当时,对于苍海郡和西南地区的征战,公孙弘主张停止大规模的远征。他还坚决反对在朔方郡设郡,这违背了汉武帝的旨意。 在应对皇帝的策问时,他不如朱买臣。在朝廷上议论事情时,态度模棱两可,显得十分萎靡没有决断。 在议论诛杀郭解以及对卜式的态度上,他也多有不当之处。但这个来自山东的乡下人,其实并不真的粗鄙。 在他那个时代,朝廷里的官员们想要称职实在太难。而公孙弘虽然有诸多缺点,但头发花白、老态龙钟之时,还能保全自己的名节,善始善终。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