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帝悟百牛掀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声,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砺器雕不已,印版传书差可贵。 方趺图首效碑影,穿凿胶黏总纰颣。 凤山之水生琼玖,斲磨光泽坚而黝。 文章光艳照千古,玉牒万金吁可剖。 刊劖四海多名手,何必区区镌腐朽。
雕木工
译文:
你没看到吗?那峄山的高崖上有李斯丞相留下的刻石字迹,可后来枣木刻模拓印,真迹和原本的神韵都消失不见了。
你也没看到吗?卫深袖手旁观,而汤阴的《石鼓文》,宋太宗醒悟后用百头牛才把刻石掀倒。
秦朝的李斯和唐朝的那些书法名家都声名远扬,可为什么就说现在的人比不上过去的人呢?
那些技艺拙劣的工匠磨好工具不停地雕刻,印版传书勉强还有点可贵之处。
他们雕刻出方形的碑座、有图案的碑首来模仿碑的样子,可那些穿凿和胶黏的工艺全都是毛病和瑕疵。
凤山的水孕育出像美玉一样的好材料,经过雕琢打磨后,光泽温润,质地坚硬且颜色黝黑。
好的文章光彩照耀千古,就如同珍贵的玉牒,价值万金,值得去深入探究。
天下雕刻界有很多有名的高手,又何必非要在那些腐朽的材料上刻个不停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