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丈丰父待制荔枝二十韵

叶实根株尚老苍,龙鳞皋比贵先尝。 千林断送诗骚酒,三绝无逾色味芗。 烂酝恢台养风骨,涵滋沆瀣结天浆。 怕寒僻处深于越,贽贡无阶遇有唐。 葱鬰梧楸共庭户,风流芝玉秀斋房。 剖缄绛锦纷狼藉,莹手摩尼可比方。 頳卵鳞皴雄俎豆,双珠同蒂媚钗梁。 摘忧林薄明朝竭,缪论蕉卢几许黄。 口腹定非孤寓客,甘腴尽道胜吾乡。 峡山高咏诗昌白,韶石英风赋予张。 芍药亦能烦驿置,蒲萄岂必擅西凉。 弹圜金橘差坚久,瑛赤含桃讵可双。 逆目提笼过阛阓,解颐梦渴吸湖江。 仲宣鸿笔丝纶手,摩诘清才黼藻光。 妙绝拣枝墙欲动,纤攕称擘侍于傍。 翰林纪绩延真赏,县长绳愆且弥忘。 赐燕行看与怀核,分题今日记升堂。 伤时有似少陵杜,上疏岂惟临武羌。 深忌河豚恕瑶柱,沈思橄榄过糖霜。 词情鉴裁俱超卓,促召龙墀献皂囊。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荔枝的和韵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荔枝的枝叶、果实和根株依旧透着苍劲古老的气息,那表皮如同龙鳞一般的荔枝,是珍贵且值得先品尝的佳果。 那成林的荔枝,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以诗酒相酬的雅事。荔枝在色泽、味道和香气这三方面,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它在温暖繁茂的环境中充分酝酿,涵养出独特的风骨,汲取着夜间的清露,凝结成如天上琼浆般的果汁。 荔枝怕冷,生长在偏远的越地深处,在唐朝时,它没有合适的途径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荔枝树与梧桐、楸树一同生长在庭院之中,那风姿就如同芝兰玉树般在斋房里尽显风流。 打开装荔枝的包裹,那绛红色的果皮纷纷散落,其果肉莹润得就像手中的摩尼宝珠一样。 荔枝如同红色的卵形,表皮有鳞纹,摆在祭器里十分出众;有的两颗果实同蒂而生,就像女子钗梁上的美玉一般妩媚。 采摘的时候,担心林子里的荔枝到明天就被摘完了,还会有人荒谬地说,它和芭蕉、芦荻比起来,能有多少价值呢。 我这旅居他乡之人,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才喜爱荔枝,大家都说这荔枝的甘甜丰腴远胜我家乡的水果。 当年在峡山,有人曾为荔枝写下优美的诗篇,就像李昌谷的诗那般精彩;在韶石之地,荔枝的风采如同张九龄笔下所赋予的那般动人。 当年芍药都能通过驿站加急运送,葡萄也并非只有西凉的才出名。 那圆圆的金橘,相比荔枝,保存时间稍长一些,但色泽赤红的樱桃又怎能与荔枝媲美呢。 人们提着装荔枝的笼子穿梭在集市中,看到荔枝就能让人喜笑颜开,梦中口渴时仿佛能将湖水江水一饮而尽。 像王丈您这样有着如王粲般能写宏大文章的笔力,又有王维那样清新才华且能写出华丽辞藻的人,对荔枝的品鉴十分精妙。 在挑选荔枝时,您那专注的样子仿佛连墙都要被打动;侍女们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荔枝侍奉在您身旁。 翰林学士若记载荔枝之事,定会对其给予真心的赞赏;县长就算想要挑毛病也会忘了这事儿。 期待着有一天能在宫中的赐宴上看到荔枝,还能将果核留存纪念;今日借着分题作诗的机会,我记下了这品尝荔枝的雅事。 您伤时感世的情怀好似杜甫,上书进言又岂止像马援为临武羌之事那般呢。 您深知河豚有毒而忌讳,但对瑶柱却能宽容以待;细细品味橄榄的滋味,觉得它胜过糖霜。 您诗词的情感和品鉴的能力都超凡卓越,说不定很快就会被皇帝紧急召到朝堂,献上治国的良策。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