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 其一

骨髓缄藏万古谋,畔牢愁思不禁秋。 常怜屈宋鸣中古,不遇丘轲放一头。 文赋东坡推典丽,简书西路失归休。 看公议论方游夏,岂数苏州与柳州。

译文:

你内心深处藏着谋划万古大事的智慧,可那忧思哀愁在这秋天里再也抑制不住。 我常常怜惜屈原和宋玉,他们在中古时代以辞赋扬名,却没能遇上像孔丘、孟轲那样被重视的机遇,无法尽情施展才华。 在文章辞赋方面,苏东坡被推崇为典雅华丽的典范,而我自己在西行途中忙于公务文书,失去了归乡休息的机会。 看您的议论见解如同子游、子夏一般精妙,哪里会把韦苏州(韦应物)和柳柳州(柳宗元)放在眼里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