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公赋天台,千字一何少。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余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 仿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绕。 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 应龙喜公来,嘘气纷雾杳。 忽然张盖起,知不受人扰。 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 从公虽一快,顾有和诗挠。 是事姑置之,归路迷日表。 安得永兹乐,彭铿尚为夭。 但愁归城中,念山令人老。
再赋 其二
译文:
当年孙兴公写《天台山赋》,区区千字哪里能道尽天台山之妙啊。
在岘山遇到了技艺高超的诗人,他仅用六首诗就把这里的景致与情韵都囊括其中了。
我这未尽的情思飘向了娘子峰,心也随之摇曳,好似那缥缈的云朵。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那如《山鬼》中居住在山坳里的人儿,全身缠绕着薜荔香草。
我怀着诚挚的心拿起笔想要赋诗,沿着山路一转便见到了龙沼。
那潜藏在龙沼中的应龙好像欢喜这位诗人的到来,吐出的气息化作纷纷扬扬的雾气。
忽然间,应龙好似张开了伞盖腾飞而起,我知道它是不愿受到人的打扰。
诗人写成的诗中仿佛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中蕴含的清幽情感夹杂着荒僻深远的意境。
跟随这位诗人一同游览固然畅快,可想到要和他的诗就让我有些困扰。
这些事暂且都放在一边吧,此时回去的路已在落日余晖中变得模糊难辨。
怎样才能永远享受这样的快乐呢,就算像彭铿那样长寿的人在这无尽的快乐面前都显得太过短暂。
我只发愁回到城中后,心中不断思念着这山间美景,恐怕会让人愁闷衰老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