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洪河岂不壮,余润弥九里。 海内所咏歌,在德不在水。 德人经行地,可敬及蒲苇。 况有水如此,浪去剧雪委。 念昔涉涛江,怒鼍如山峙。 天风怖杀人,舟定舷有泚。 惕然三夜梦,沙砾下飞矢。 至今逢沟壑,敢照不敢洗。 忽诵涉汝诗,五字拟苏李。 快言击汰事,想见鱼掉尾。 十年疑此乐,始误斗柄指。 便当策我足,岁月忽转徙。 未办志和舟,且洗子荆耳。

译文:

洪河难道不够壮阔吗?它的余波润泽能延伸到方圆九里之地。 天下人所歌颂赞美的,关键在于德行而并非仅仅是水本身。 有德行的人所经过的地方,就连蒲草芦苇都让人敬重。 何况这里有这样的水,波浪涌去就像积雪崩塌一样。 回忆往昔我在波涛汹涌的江上航行,发怒的鳄鱼像小山一样矗立在江中。 天空中狂风呼啸,简直要把人吓死,船好不容易稳住,船舷上还留着我吓出的汗水。 那之后我提心吊胆地做了三晚噩梦,梦里沙砾像飞箭一样落下。 直到现在,我遇到沟壑,只敢看着却不敢下去清洗身体。 忽然读到你写的涉汝水的诗,这五言诗有汉代苏李诗歌的韵味。 诗中畅快地描述划船击水之事,我仿佛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摆动尾巴。 十年来我都怀疑这样的快乐是否真实,现在才恍然明白是自己之前弄错了方向。 我应该赶紧迈开脚步前往,可岁月却匆匆流转不停。 我还没准备好像张志和那样的小船,那就暂且像孙楚一样洗净耳朵聆听这美妙的涉汝之行了。
关于作者
宋代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