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译文:

我恭敬地向苏耽仙人叩拜,他早已乘云而去,不见踪迹。 他还留下了那神奇的橘井,能为世间除去癫狂之疾。 谁若能饮用这橘井之水,即便只是略知其中滋味,也值得被记录。 这能让像郑玄所牧之牛那样平凡的事物,也能拥有如荆山美玉般的价值。 了不起啊,您作为葛洪的后裔,能与神灵朝夕相交。 您即便涉足些小技艺,笔下也尽显造化之妙。 您在诗歌创作上堪称吴国诗坛的宗师,让楚辞也只能居于从属地位。 难道是那橘井之水相助于您?其实您本就和仙人同属一箓。 在座的刘子,我知道您是当日与仙人有缘之人。 您的书法有元和年间书家的神韵,言辞经历过建康的磨砺。 您比我先踏入判府之门,其才华远超众多猛禽。 您曾与两位仙人有过交集,自然如同生出了羽翼一般。 可叹我没有出众的才能,学习就像在别人屋子下面再建屋子。 我诗作虽已积累了两大卷,所做之事却如同画蛇添足。 即便陷入困境也不后悔,全是承蒙师友的恩德。 如果诗坛的盟约能接纳我,希望您不要像韩愈怀疑张籍、皇甫湜那样怀疑我。
关于作者
宋代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