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秦岩

秦岩昧旧闻,胜会非复常。 异哉五里秘,发此一日狂。 篝灯破大阴,拄杖入仙乡。 散途杨梅实,承磴菡萏房。 石液白瑶堕,泉气青霓翔。 度危心欲动,逢衍兴未央。 眩人黝谷深,覆我翠极长。 降登穷田垅,开阖到鞠场。 龙遮侧岸路,猫护高廪藏。 力士倒履空,应真俨成行。 碾缺神所吝,帐空仙莫量。 水鸣泬寥内,柱立森罗傍。 语闻受远响,力极生微阳。 梦中出小窦,立处忽大荒。 尘缘信深重,仙事岂渺茫。 灵武唐业开,湘滨耀文章。 望夷秦政坏,岭底畏祸殃。 隐显非士意,安危存国纲。 且复置此事,更将适何方。 赋诗意未惬,吾欲栖僧廊。

译文:

我从前就听闻过秦岩的大名,今日这场盛会实在不同寻常。 这五里深幽的秘境真是奇异,让我这一天都纵情狂欢。 手持灯笼,冲破这巨大的黑暗,拄着拐杖,步入这宛如仙境的地方。 岔路上有杨梅果实散落,台阶边似有莲花房般的景致。 石钟乳如白玉般坠落,泉气如青色霓虹般飘荡。 走过危险之处,心也跟着悸动;遇到开阔之地,兴致更是高涨。 幽深的山谷令人目眩神迷,翠绿的穹顶仿佛将我覆盖。 时而下行,时而攀登,走遍了田埂;时而开阔,时而狭窄,到了像鞠场的地方。 那石头像龙一样挡住了岸边的路,又像猫守护着高高的谷仓。 有似力士倒着鞋的石头,还有如罗汉整齐排列的景观。 石碾残缺,像是神灵所怜惜;帐幕空空,仙人的踪迹难以估量。 在空旷的洞穴里,水声鸣响;在林立的石柱旁,一切显得森然。 说话声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回响,力气用尽时身上生出些许暖意。 仿佛在梦中钻出一个小洞,站立之处忽然就是一片大荒。 尘世的缘分确实深重,神仙之事难道真的渺茫难寻吗? 唐肃宗在灵武开启了唐朝中兴之业,湘水之滨也曾闪耀过文人的华章。 秦二世在望夷宫导致秦朝衰败,隐居岭底之人也畏惧祸殃。 是隐居还是显达并非士人能自主决定,国家的安危才关乎纲纪伦常。 暂且把这些事放在一边,接下来我又该去往何方? 赋诗一首却意犹未尽,我真想在这僧廊中栖息下来。
关于作者
宋代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