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其三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盘龙面对压鼇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长春苑内半酣酒,阳和自态低回首。 声高细咽浪潜幽,不胜情处稀还有。 韵响寒空明月里,亦非涤荡凡愚耳。 谩说仙家调宫征,丝竹那堪将比拟。 温柔腕软一双轻,满坐馨香来四起。 珠囊抉破无多力,好似凤皇张羽翼。 昔时皆总用心劳,几许名扬弹尽得。 和合象同琴与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鶑娇舌急恋芳菲,水精帘外欲含辉。 此艺人间堪可重,杏花杨柳色依依。

译文:

那紫檀制成的乐器,琴身的金线槽显得格外紧凑,乐师拨弄着朱红色的琴弦,那声音如同敲击冰玉般清脆悦耳。 这位乐师的指法,向来在天下闻名,他弹奏出来的曲子,全都融入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旋律。 他所弹奏出的乐曲流传到世上,五音俱全,在那无声无形的大道传播之下,渐渐感化了民间风俗。乐师坐在盘龙装饰的琴案前,面对着象征尊贵的鳌头,玄妙的乐声如风般散开,仿佛世间万物都随之流转。 在长春苑内,乐师半醉半醒,乐曲在春日的和暖气息中,他微微低头,神态悠然。乐声高昂时又带着细微的呜咽,如同潜藏在幽深之处的波浪,这样动人心弦的情景实在是世间少有。 那音韵在寒冷的空中、明月之下回荡,它可不是仅仅能让凡夫俗子的耳朵得到洗涤的普通音乐。 别再空口说仙家能调出美妙的宫徵之音了,那些丝竹乐器演奏的声音哪里能和这乐声相提并论。 乐师那温柔柔软的手腕轻巧灵活,随着演奏,满座都弥漫起阵阵宛如花香般的美妙氛围。 他轻轻拨弄琴弦,仿佛没费多大力气,却好似凤凰张开了羽翼般美妙动人。 过去的乐师们都曾用心苦练,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名扬天下、将琴艺发挥到极致呢。 这音乐就如同琴与瑟和谐共鸣一样,演奏者凝神专注,技艺巧妙,其影响力能贯通南北。 乐声如同娇莺急切的啼鸣,眷恋着那芳菲的春光,又似在水晶帘外闪耀着柔和的光辉。 这样的技艺在人间实在值得被看重,就如同那依依的杏花杨柳,充满了美好的韵味。
关于作者
宋代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回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回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为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采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回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为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为第十八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