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其一三

玄珠玄珠存今古,总在眼前无一睹。 圆似明珠照十方,或来或去寒无雨。 本是真,玄中圣,天仙地仙收不尽。 虚无出向方寸间,方寸之间还远近。 此玄珠,何分别,超凡得道须自证。 四时运转如等闲,任从颠倒非常性。 玄珠玄珠实非实,虚非空,五色相依橘似红。 境象𫐌罗安掌内,不在言外隠形中。 扣玄关,深奇异,具足凡情兼四智。 人或达识此玄珠,一念失则心如醉。 可速求,可寻讨,明取闲忙身内了。 经年作相熟知之,三载渐即离怀抱。 买亦无,显奇秘,混在世间无滋味。 龙宫海藏不拘收,离男坎女难匹配。 神仙道,阴阳是,几人顺从几人背。 凡情不识智者会,坐卧行持穷三昧。

译文:

玄珠啊玄珠,它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可总是就在眼前,人们却一个也看不到。 它圆溜溜的就像明亮的宝珠,光芒能照亮四面八方,它来来去去,仿佛寒冷中也不会下雨。 它本就是真实的,是玄奥中的圣物,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仙人都收罗不尽。 它从虚无中出现在人的内心方寸之间,而这方寸之地,说近就近,说远也远。 这玄珠,该如何去分别呢?想要超凡脱俗、得道成仙,必须要自己去证实。 四季的运转对它来说就像平常事一样,它任凭世事颠倒,自己却有着非常的特性。 玄珠啊玄珠,它看似实在却并非实在,看似虚空却并非真的空,它就像橘子一样,有着五彩的颜色相互依存。 各种奇妙的景象都能罗列在手掌之内,它不在言语之外隐藏的形迹之中。 叩开那玄妙的玄关,会发现其中深刻而奇异,它既包含了凡人的情感,又具备了四种智慧。 如果有人能认识这玄珠,一旦一念之差失去了对它的感悟,心就会像喝醉了一样迷茫。 要赶快去寻求,去探寻,要明白无论忙碌还是清闲,都要在自身内去了悟它。 常年去体悟它,慢慢地就会熟悉它,三年之后就会逐渐和它亲近,不再远离它。 它无法用金钱购买,显得非常神奇和隐秘,它混杂在世间,平淡得好像没有滋味。 龙宫和海藏都约束不了它,阴阳男女也难以和它匹配。 神仙之道,就在于阴阳之理,有几个人能顺从这道理,又有几个人会违背呢? 凡俗之人不能认识它,只有智者才能领会,不管是坐着、躺着还是行动,都要深入探究这其中的奥妙。
关于作者
宋代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回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回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为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采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回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为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为第十八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