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话说荆轲平日常与人论剑术,少所许可,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访求盖聂,欲邀请至燕,与之商议,因盖聂游踪未定,一时不能够来到,太子丹知荆轲是个豪杰,旦暮敬事,不敢催促。忽边人报道:“秦王遣大将王翦,北略地至燕南界,代王嘉遣使相约,一同发兵,共守上谷以拒秦。”太子丹大惧,言于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足下虽欲为燕计,岂有及哉?”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丹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何忍杀之,若督亢地图,所不敢惜!”荆轲知太子丹不忍,乃私见樊於期曰:“将军得祸于秦,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军将何以雪其恨乎?”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彻心髓。愿与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将军肯听之乎?”於期亟问曰:“计将安出?”荆轲踌躇不语,於期曰:“荆卿何以不言?”轲曰:“计诚有之,但难于出口。”於期曰:“苟报秦仇,虽粉骨碎身某所不恤,又何出口之难乎?”荆轲曰:“某之愚计欲前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也,诚得将军之首以献于秦,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亦得免于灭亡之患矣,将军以为何如?”樊於期卸衣偏袒,奋臂顿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而恨其无策者也,今乃得闻明教。”即拔佩剑刎其喉,喉绝而颈未断,荆轲复以剑断之,有诗为证:闻说奇谋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阳。荆卿若遂屠龙计,不枉将军剑下亡。荆轲使人飞报太子曰:“已得樊将军首矣。”太子丹闻报,驰车至,伏尸而哭极哀,命厚葬其身,而以其首置木函中。荆轲曰:“太子曾觅利匕首乎?”太子丹曰:“有赵人徐夫人匕首,长一尺八寸,甚利,丹以百金得之,使工人染以毒药,曾以试人,若出血沾丝缕,无不立死,装以待荆卿久矣。未知荆卿行期何日?”荆轲曰:“臣有所善客盖聂未至,欲俟之以为副。”太子丹曰:“足下之客,如海中之萍,未可定也,丹之门下,有勇士数人,惟秦舞阳为最,或可以副行乎?”荆轲见太子十分急切,乃叹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此往而不返者也,臣所以迟迟,欲俟吾客,本图万全,太子既不能待,请行矣!”于是太子丹草就国书,只说献督亢之地并樊将军之首,俱付荆轲,以千金为轲治装,秦舞阳为副使同行。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到易水之上,设宴饯行。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甚哀惨,宾客及随从之人,无不涕泣,有如临丧。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日中,见者惊异,轲复慷慨为羽声,歌曰:“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其声激烈雄壮,众莫不瞋目奋励,有如临敌。于是太子丹复引卮酒,跪进于轲,轲一吸而尽,牵舞阳之臂,腾跃上车,催鞭疾驰,竟不反顾。太子丹登高阜以望之,不见而止,凄然如有所失,带泪而返。晋处士陶靖节有诗曰: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荆轲既至咸阳,知中庶子蒙嘉有宠于秦王,先以千金赂之,求为先容,蒙嘉入奏秦王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于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以奉守先人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首,及献燕督亢之地图,燕王亲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今上卿荆轲见在馆驿候旨,惟大王命之。”秦王闻樊於期已诛,大喜,乃朝服,设九宾之礼,召使者至咸阳宫相见,荆轲藏匕首于袖,捧樊於期头函,秦舞阳捧督亢舆地图匣,相随而进。将次升阶,秦舞阳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状。侍臣曰:“使者色变为何?”荆轲回顾舞阳而笑,上前叩首谢曰:“一介秦舞阳,乃北番蛮夷之鄙人,生平未尝见天子,故不胜振慑悚息,易其常度,愿大王宽宥其罪,使得毕使于前。”秦王传旨,止许正使一人上殿,左右叱舞阳下阶,秦王命取头函验之,果是樊於期之首。问荆轲:“何不早杀逆臣来献?”荆轲奏曰:“樊於期得罪天子,窜伏北漠,寡君悬千金之赏,购求得之,欲生致于大王,诚恐中途有变,故断其首,冀以稍纾大王之怒。”荆轲辞语从容,颜色愈和,秦王不疑。时秦舞阳捧地图匣,俯首跪于阶下,秦王谓荆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来,与寡人观之。”荆轲从舞阳手中,取过图函,亲自呈上,秦王展图,方欲观看,荆轲匕首已露,不能掩藏,当下未免著忙,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执匕首刺其胸,未及身,秦王大惊,奋身而起,袖绝,因那时五月初旬天气,所穿罗縠单衣,故易裂也,王座旁设有屏风,长八尺,秦王超而过之,屏风仆地,荆轲持匕首在后紧追,秦王不能脱身,绕柱而走。原来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许持尺寸之兵,诸郎中宿卫之官执兵戈者,皆陈列于殿下,非奉宣召,不敢擅自入殿。今仓卒变起,不暇呼唤,群臣皆以手共搏轲,轲勇甚,近者辄仆,有侍医夏无且,亦以药囊击轲,轲奋臂一挥,药囊俱碎。虽然荆轲勇甚,群臣没奈他何,却也亏著要打发众人,所以秦王东奔西走,不曾被荆轲拿住,秦王所佩宝剑,名“鹿卢”,长八尺,欲拔剑击轲,剑长,靶不能脱。有小内侍赵高急唤曰:“大王何不背剑而拔之?”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出。秦王勇力不弱于荆轲,匕首尺余,止可近刺,剑长八尺,可以远击,秦王得剑在手,其胆便壮,遂直前来砍荆轲,断其左股,荆轲扑身倒于左边铜柱之旁,不能起立,乃举匕首以掷秦王,秦王闪开,那匕首在秦王耳边过去,直刺入右边铜柱之中,火光迸出。秦王复以剑击轲,轲以手接剑,三指俱落。连被八创,荆轲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骂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幸免,岂非天乎?然汝恃强力,吞并诸侯,享国亦岂长久耶。”左右争上前攒杀之。秦舞阳在殿下,知荆轲动手,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此秦王政二十年事也。可惜荆轲受了燕太子丹多时供养,特地入秦,一事无成,不惟自害其身,又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阳三人性命,断送燕丹父子,岂非剑术之不精乎?髯翁有诗云:独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剑术疏?壮士不还谋不就,樊君应与觅头颅!秦王心战目眩,呆坐半日,神色方才稍定,往视荆轲,轲双目圆睁,宛如生人,怒气勃勃。秦王惧,命取荆轲、秦舞阳之尸,及樊於期之首同焚于市中。燕国从者皆枭首,分悬国门,遂起驾还内宫,宫中后妃闻变,俱前来问安,因置酒压惊称贺。有一胡姬,乃赵王宫人,秦王破赵选入宫,善琴有宠,列在妃位,秦王使鼓琴解闷,胡姬援琴而奏之,其声曰:罗縠单衣兮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兮可负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秦王爱其敏捷,赐缯绮一箧,是夜尽欢,因宿于胡姬之宫,后来胡姬生子,即胡亥也,是为二世皇帝。此是后话。次早,秦王视朝,论功行赏,首推夏无且,以黄金二百镒赐之,曰:“无且爱我,以药囊投荆轲也!”次唤小内侍赵高曰:“‘背剑而拔之’,赖汝教我!”亦赐黄金百镒,群臣中手搏荆轲者,视有伤轻重加赏,殿下郎中人等击杀秦舞阳者,亦俱有赐。蒙嘉误为荆轲先容,凌迟处死,灭其家,蒙骜先已病死,其子蒙武,见为裨将,以不知情,特赦之。秦王怒气未息,乃益发兵,使王贲将之,助其父王翦攻燕。燕太子丹不胜其愤,悉众迎战于易水之西,燕兵大败,夏扶、宋意皆战死,丹奔蓟城,鞠武被杀。王翦合兵围之,十月城破。燕王喜谓太子丹曰:“今日破国亡家,尽由于汝!”丹对曰:“韩、赵之灭,岂亦丹罪耶?今城中精兵,尚有二万,辽东负山阻河,犹足固守,父王宜速往!”燕王喜不得已,登车开东门而出,太子丹尽驱其精兵,亲自断后,护送燕王东行,退保辽东,都平壤。王翦攻下蓟城,告捷于咸阳。王翦积劳成病,一面上表告老。秦王曰:“太子丹之仇寡人不能忘,然王翦诚老矣!”使将军李信代领其众,以追燕王父子,召王翦归,赐予甚厚,翦谢病老于频阳。燕王闻李信兵至,遣使求救于代王嘉,嘉乃报燕王书略曰:秦所以急攻燕者,以怨太子丹故也,王能杀丹以谢于秦,秦怒必解,燕之社稷,幸得血食。燕王喜犹豫未忍,太子丹惧诛,乃与其宾客自匿于桃花岛,李信屯兵首山,使人持书数太子丹之罪,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计事,以酒灌醉,缢杀之,然后断其首,燕王喜哭之恸。时夏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五寸,寒凛如严冬,人谓太子丹怨气所致也。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李信驰奏秦王,且言:“五月大雪,军人苦寒多病,求暂许班师!”秦王谋于尉缭,尉缭奏曰:“燕栖于辽,赵栖于代,譬之游魂,不久自散,今日之计,宜先下魏,次及荆、楚,二国既定,燕、代可不劳而下。”秦王曰:“善。”乃诏李信收兵回国。再命王贲为大将,引军十万,出函谷关攻魏。时魏景湣王已薨,太子假立三年矣。自秦攻燕时,魏王假增筑大梁之城,内外俱浚深沟,预修守备,使人结好齐王,说以利害,言:“魏与齐乃唇齿之国,唇亡则齿寒,魏亡,则祸必及于齐,愿同心协力,互相救援。”齐自君王后薨,其弟后胜为相国用事,多受秦黄金,力言:“秦必不负齐,今若与魏‘合纵’,必触秦怒。”齐王建惑其言,遂辞魏使。王贲连战皆胜,进围大梁,值天道多雨,王贲乘油幕车,访求水势,知黄河在城之西北,而汴河从荥阳发源来,亦经由城西而过,乃命军士于西北开渠,引二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军士冒雨兴工,王贲亲自持盖催督,及渠成,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浩大,贲命决堤通沟,内外沟俱泛溢,城被浸三日,颓坏者数处,秦兵遂乘之而入。魏王假方与群臣议书降表,为王贲所虏,上囚车,与宫属俱送至咸阳,假中途病死,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并收野王地,废卫君角为庶人。按魏自晋献公之世,毕万受封,万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佐晋文公成霸,犨复四传至桓子侈,灭范氏、中行氏、智氏,侈生文侯斯,与韩,赵三分晋国,凡七传而至王假,国灭,共有国二百年。史臣赞云:毕公之苗,因国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竞。信陵养士,神气稍振,景湣式微,再传而陨。时秦王政二十二年事也。是年,秦王用尉缭之策,复谋伐楚,问于李信曰:“将军度伐楚之役,用几何人而足?”李信对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复召老将王翦问之,翦对曰:“信以二十万人攻楚,必败,以臣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将军壮勇。”遂罢王翦不用,命李信为大将,蒙武副之,率兵二十万伐楚,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邱,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舆城,于是引兵而西,攻下申城,遣人持书,约蒙武会于城父,欲合兵以捣邾城。话分两头,却说楚自李园杀春申君黄歇,立幽王捍,捍即黄歇与李氏所生之子也。幽王立十年而薨,无子,其时李园亦卒,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犹,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负刍袭杀哀王,遂自立为王。负刍在位三年,闻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项燕为大将,率兵二十余万,水陆并进,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军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设七伏于鲁台山诸处。李信恃勇前进,遇项燕,两下交锋,战酣之际,七路伏兵俱起,李信不能抵敌,大败而走,项燕逐之,凡三日三夜不息,杀都尉七人,军士死者无算,李信率残兵退保冥阨,项燕复攻破之,李信弃城而遁,项燕追及平舆,尽复故地。蒙武未到城父,闻李信兵败,亦退入赵界,遣使告急。秦王大怒,尽削李信官邑,亲自命驾造频阳来见王翦,问曰:“将军策李信以二十万人攻楚必败,今果辱秦军矣,将军虽病,能为寡人强起,将兵一行乎?”王翦再拜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心力俱衰,惟大王更择贤将而任之。”秦王曰:“此行非将军不可,将军幸勿却。”王翦对曰:“大王必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曰:“寡人闻:‘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不尽行,未尝缺乏。’五霸威加诸侯,其制国不过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从未及十万之额,今将军必用六十万,古所未有也。”王翦对曰:“古者约日而阵,皆阵而战,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故帝王用兵,从不用众;齐桓公作内政,胜兵不过三万人,犹且更番而用。今列国兵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报级动曰数万,围城动经数年,是以农夫皆操戈刃,童稚亦登册籍,势所必至,虽欲用少而不可得。况楚国地尽东南,号令一出,百万之众可具,臣谓六十万,尚恐不相当,岂复能减于此哉?”秦王叹曰:“非将军老于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听将军矣!”遂以后车载王翦入朝,即日拜为大将,以六十万授之,仍用蒙武为副。临行,秦王亲至坝上设饯,王翦引卮,为秦王寿曰:“大王饮此,臣有所请。”秦王一饮而尽,问曰:“将军何言?”王翦出一简于袖中,所开写咸阳美田宅数处,求秦王:“批给臣家。”秦王曰:“将军若成功而回,寡人方与将军共富贵,何忧于贫?”王翦曰:“臣老矣,大王虽以封侯劳臣,譬如风中之烛,光耀几时。不如及臣目中,多给美田宅,为子孙业,世世受大王之恩耳。”秦王大笑,许之。既至函谷关,复遣使者求园池数处。蒙武曰:“老将军之请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性强厉而多疑,今以精甲六十万畀我,是空国而托我也,我多请田宅园池,为子孙业,所以安秦王之心耳。”蒙武曰:“老将军高见,吾所不及。”不知王翦伐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译文:

这并非古诗词,而是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的文本内容,下面为你将这部分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话说荆轲平日里经常和人谈论剑术,很少有他认可的人,唯独对榆次人盖聂心悦诚服,自认为比不上他。荆轲和盖聂结为好友,到了这时,荆轲受到燕太子丹的厚待,想要西入秦国劫持秦王,便派人寻访盖聂,想邀请他到燕国,和他一起商议此事。因为盖聂行踪不定,一时没能来到。太子丹知道荆轲是个豪杰,从早到晚恭敬地侍奉他,不敢催促。 忽然边境有人来报告说:“秦王派遣大将王翦,向北侵占土地到了燕国的南部边界,代王嘉派使者来相约,一同发兵,共同守卫上谷来抵御秦国。”太子丹非常害怕,对荆轲说:“秦兵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您即使想为燕国谋划,哪里还来得及呢?”荆轲说:“我已经考虑得很成熟了。这次去如果没有什么能让秦王信任我的东西,就不能接近他。樊将军得罪了秦国,秦王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要他的首级,而督亢是肥沃富饶的地方,是秦国人想要得到的。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督亢的地图,奉献给秦王,他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就有办法报答太子您了。”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怎么忍心杀他呢?至于督亢的地图,我是不会吝惜的!”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就私下里去见樊於期,说:“将军您得罪秦国,可算是很深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现在听说悬赏将军的首级,赏黄金千斤、封邑万家。将军您打算用什么来雪恨呢?”樊於期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每次一想到秦王嬴政,就痛心疾首。我愿意和他同归于尽,只恨没有机会啊。”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为将军报仇,将军愿意听听吗?”樊於期急忙问道:“是什么计策?”荆轲犹豫着不说话,樊於期说:“荆卿为什么不说呢?”荆轲说:“计策确实有,但难以说出口。”樊於期说:“如果能报秦国的仇,即使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又有什么难以说出口的呢?”荆轲说:“我的愚笨计策是前去刺杀秦王,但怕不能接近他。如果能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国,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也能免于灭亡的祸患了,将军认为怎么样?”樊於期脱下衣服,露出一边肩膀,挥动胳膊,跺脚大喊道:“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却又没有办法的事啊,现在终于能听到您的高见了。”说完就拔出佩剑自刎了,喉咙断了但脖子还没完全断开,荆轲又用剑砍断了他的脖子。有诗为证:听说奇谋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阳。荆卿若遂屠龙计,不枉将军剑下亡。 荆轲派人飞快地报告太子说:“已经得到樊将军的首级了。”太子丹听到报告,驾车赶来,伏在尸体上哭得非常悲哀,命人厚葬了他的尸体,而把他的首级放在木匣子里。荆轲说:“太子您找到锋利的匕首了吗?”太子丹说:“有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长一尺八寸,非常锋利,我用百金买到它,让工匠用毒药浸泡过,曾经用人做试验,只要出血沾到丝缕,人没有不立刻死去的,装好了等您很久了。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动身?”荆轲说:“我有个要好的朋友盖聂还没到,我想等他来做我的副手。”太子丹说:“您的朋友,就像海中的浮萍,行踪不定。我门下有几个勇士,其中秦舞阳最厉害,或许可以做您的副手吧?”荆轲见太子十分急切,就叹息说:“现在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大秦国,这一去就不能回来了。我之所以迟迟不动身,是想等我的朋友,本来是想万无一失。太子既然等不及了,那就出发吧!” 于是太子丹写好国书,只说献上督亢的土地和樊将军的首级,都交给荆轲,用千金为荆轲置办行装,让秦舞阳做副使一同前往。出发那天,太子丹和关系好且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素冠,送到易水边上,设宴饯行。高渐离听说荆轲要去秦国,也拿着猪腿、一斗酒来了。荆轲让他和太子丹相见,太子丹让他入席同坐。酒过几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音调,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音非常悲哀凄惨,宾客和随从的人,没有不流泪的,就像参加丧礼一样。荆轲仰面呼气,直冲云霄,化成一道白虹,贯穿太阳,看到的人都很惊异。荆轲又慷慨激昂地唱出羽声,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歌声激烈雄壮,众人无不瞪大眼睛,精神振奋,就像面对敌人一样。 于是太子丹又拿起一杯酒,跪着献给荆轲,荆轲一口喝光,拉着秦舞阳的胳膊,飞身跳上车,挥鞭疾驰,头也不回。太子丹登上高土堆远望,直到看不见了才停下来,神情凄凉,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流着泪回去了。晋代隐士陶渊明有诗说: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荆轲到了咸阳,知道中庶子蒙嘉受到秦王的宠信,先用千金贿赂他,请求他在秦王面前引荐。蒙嘉进宫向秦王奏报说:“燕王害怕大王的威严,不敢发兵抵抗大王的军队,愿意把整个国家作为秦国的内臣,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郡县一样给秦国进贡纳税,来供奉守护祖先的宗庙。因为害怕,不敢亲自来陈述,所以谨慎地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且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燕王亲自用匣子封好,在宫廷里拜送使者。现在上卿荆轲正在馆驿等候大王的旨意,只等大王下令召见。”秦王听说樊於期已经被杀,非常高兴,就穿上朝服,设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召见使者。 荆轲把匕首藏在袖子里,捧着盛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的匣子,两人相随进宫。快上台阶的时候,秦舞阳脸色像死人一样苍白,好像有惊恐的样子。侍臣说:“使者为什么脸色变了?”荆轲回头看着秦舞阳笑了笑,上前叩头谢罪说:“这个秦舞阳,是北方蛮夷地区的粗人,生平从来没见过天子,所以非常害怕,失去了常态,希望大王宽恕他的罪过,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传旨,只许正使一个人上殿,左右的人呵斥秦舞阳下台阶。秦王命人拿过装头颅的匣子查验,果然是樊於期的首级。秦王问荆轲:“为什么不早点杀了这个逆臣来献上?”荆轲奏报说:“樊於期得罪了天子,逃到北方沙漠里藏起来,我们国君悬赏千金,才把他抓到,本想活着献给大王,又怕中途发生变故,所以砍下他的首级,希望能稍微平息大王的怒气。”荆轲言辞从容,脸色更加平和,秦王没有怀疑他。 当时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低着头跪在台阶下,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拿的地图拿来,给我看看。”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匣子,亲自呈上去。秦王展开地图,刚要观看,荆轲的匕首就露出来了,藏不住了,当下不免慌张起来,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他的胸膛,还没刺到身上,秦王大惊,奋力跳起来,衣袖被扯断了。因为当时是五月初,秦王穿的是罗縠单衣,所以容易撕裂。秦王座位旁边有个屏风,长八尺,秦王跳过去,屏风倒在地上。荆轲拿着匕首在后面紧追,秦王脱不了身,绕着柱子跑。 原来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侍奉的大臣,不许携带任何兵器;那些拿着兵器担任宫廷警卫的郎中,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宣召,不敢擅自进入殿内。现在突然发生变故,来不及传唤殿下的卫士,大臣们都用手一起和荆轲搏斗。荆轲非常勇猛,靠近他的人都被他打倒。有个侍医夏无且,也用药囊扔荆轲,荆轲挥臂一挡,药囊都被打碎了。虽然荆轲很勇猛,大臣们拿他没办法,但也正因为他要对付众人,所以秦王东奔西跑,没被荆轲抓住。 秦王所佩的宝剑,名叫“鹿卢”,长八尺,秦王想拔剑刺荆轲,剑太长,剑鞘拔不出来。有个小内侍赵高急忙喊道:“大王为什么不把剑推到背后再拔呢?”秦王醒悟过来,按照他的话做,把剑推到背后,前面的剑就短了,容易拔出来。秦王的勇力不比荆轲弱,匕首只有一尺来长,只能近身刺杀,剑长八尺,可以远距离攻击。秦王拿到剑在手,胆子就壮了,于是径直上前砍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扑倒在左边铜柱旁边,站不起来,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秦王闪开,那匕首从秦王耳边飞过,直刺进右边铜柱里,火光迸出。秦王又用剑砍荆轲,荆轲用手去挡剑,三根手指都被砍掉了。荆轲连中八处剑伤,他靠着柱子笑着,向秦王张开两腿坐着骂道:“你很幸运啊!我本想效法曹沫的故事,活捉你,让你归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没想到事情没成功,让你侥幸逃脱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然而你依仗武力,吞并诸侯,你统治国家又怎么能长久呢!”左右的人争着上前把荆轲乱刀砍死。 秦舞阳在殿下,知道荆轲动手了,也要上前,却被郎中等众人杀死。这是秦王政二十年的事。可惜荆轲受了燕太子丹长时间的供养,特地到秦国去,却一事无成,不但害了自己的性命,又白白害死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阳三个人的性命,还断送了燕丹父子的前途,难道不是他剑术不精吗?有位老先生有诗说:独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剑术疏?壮士不还谋不就,樊君应与觅头颅! 秦王吓得心惊目眩,呆坐了半天,神色才稍微安定下来。他去看荆轲,荆轲双眼圆睁,好像活人一样,怒气冲冲。秦王害怕了,命人把荆轲、秦舞阳的尸体,以及樊於期的首级一起在集市上焚烧。燕国的随从都被砍头,头颅分别悬挂在城门上。秦王然后起驾回宫,宫中的后妃们听说发生变故,都前来问安,于是摆酒压惊庆贺。 有个胡姬,是赵王的宫女,秦王攻破赵国后把她选入宫中,她擅长弹琴,受到秦王的宠爱,位列妃位。秦王让她弹琴解闷,胡姬拿起琴弹奏,琴声好像在说:罗縠单衣兮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兮可负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秦王喜爱她反应敏捷,赏赐给她一箧丝绸。这天夜里尽情欢乐,秦王就住在胡姬的宫里。后来胡姬生了儿子,就是胡亥,也就是秦二世皇帝。这是后话。 第二天早上,秦王上朝,论功行赏,首先推举夏无且,赏赐给他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护我,用药囊投荆轲啊!”接着又唤小内侍赵高说:“‘背剑而拔之’,多亏你教我!”也赏赐给他黄金百镒。群臣中用手和荆轲搏斗的,根据受伤的轻重给予赏赐;殿下郎中等杀死秦舞阳的,也都有赏赐。蒙嘉错误地为荆轲做了引荐,被处以凌迟的极刑,灭了他的家族。蒙骜先前已经病死,他的儿子蒙武,当时担任副将,因为不知情,被特别赦免了。 秦王怒气还没消,就增派军队,派王贲率领,去帮助他的父亲王翦攻打燕国。燕太子丹愤怒至极,率领全部军队在易水西边迎战,燕军大败,夏扶、宋意都战死了,太子丹逃到蓟城,鞠武被杀。王翦合兵包围了蓟城,十月,蓟城被攻破。燕王喜对太子丹说:“今天国家灭亡、家庭破碎,全是因为你!”太子丹回答说:“韩国、赵国的灭亡,难道也是我的罪过吗?现在城里还有精兵两万,辽东有山阻隔、有河环绕,还足以坚守,父王应该赶快前往!”燕王喜不得已,上车打开东门出城,太子丹把精兵都带上,亲自在后面掩护,护送燕王向东行进,退守辽东,以平壤为都城。 王翦攻下蓟城,向咸阳报捷。王翦因为积劳成疾,一面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秦王说:“太子丹的仇我不能忘记,然而王翦确实老了!”于是派将军李信代替他率领军队,去追击燕王父子,召回王翦,赏赐给他很多东西,王翦称病回到频阳养老。 燕王听说李信的军队来了,派使者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给燕王回信大致说:秦国之所以急于攻打燕国,是因为怨恨太子丹的缘故。大王如果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秦国的怒气一定会消解,燕国的宗庙社稷,或许还能得以保存。燕王喜犹豫不决,不忍心下手。太子丹害怕被杀,就和他的宾客们躲到桃花岛去了。李信把军队驻扎在首山,派人拿着书信列举太子丹的罪状。燕王喜非常害怕,假装召太子丹来商量事情,用酒把他灌醉,然后把他勒死,接着砍下他的首级,燕王喜哭得非常悲痛。当时是夏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积雪深二尺五寸,寒冷得像严冬一样,人们说这是太子丹的怨气导致的。燕王把太子丹的首级用匣子装着,送到李信的军中,写信谢罪。李信派人快马向秦王奏报,并且说:“五月下雪,士兵们非常寒冷,很多人都生病了,请求暂时允许我们班师回朝!” 秦王和尉缭商议,尉缭奏报说:“燕国躲在辽东,赵国躲在代地,就像游魂一样,不久就会自行消散。现在的计策,应该先攻下魏国,再接着攻打楚国。这两个国家平定了,燕国、代国不用费力就可以拿下。”秦王说:“好。”于是下诏让李信收兵回国。又任命王贲为大将,率领十万军队,出函谷关攻打魏国。 当时魏景湣王已经去世,太子假即位三年了。自从秦国攻打燕国时,魏王假就增筑大梁城,内外都挖了深沟,预先做好防守准备,还派人去和齐王交好,跟他说明利害关系,说:“魏国和齐国是唇齿相依的国家,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寒,魏国灭亡了,灾祸一定会降临到齐国。希望我们能同心协力,互相救援。”齐国自从君王后去世,她的弟弟后胜担任相国,掌握了大权,他收受了秦国很多黄金,极力说:“秦国一定不会辜负齐国,现在如果和魏国‘合纵’,一定会触怒秦国。”齐王建被他的话迷惑,就拒绝了魏国的使者。 王贲接连打胜仗,进军包围了大梁。正赶上天气多雨,王贲坐着用油布覆盖的车子,去察看水势,他知道黄河在城的西北面,而汴河从荥阳发源,也从城西流过,于是命令士兵在西北面开渠,引两条河的水,筑堤堵住下游。士兵们冒雨施工,王贲亲自打着伞督促。等水渠挖成,雨一连下了十天不停,水势浩大,王贲下令决堤让水流入城中的沟渠,内外的沟渠都泛滥了,城墙被浸泡了三天,有好几处倒塌了,秦兵于是趁机进城。魏王假正和群臣商议写投降书,就被王贲俘虏了,他被押上囚车,和宫中的属官一起被送到咸阳,魏王假在半路上病死了。王贲占领了魏国的全部土地,设置为三川郡。还收回了野王地区,把卫君角废为平民。 魏国从晋献公的时候,毕万受封开始,毕万生了芒季,芒季生了武子魏犨,魏犨辅佐晋文公称霸。魏犨又传了四代到桓子魏侈,魏侈消灭了范氏、中行氏、智氏。魏侈生了文侯魏斯,魏斯和韩、赵两家瓜分了晋国,一共传了七代到魏王假,国家灭亡,魏国一共存在了二百年。史官称赞说:毕公之苗,因国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竞。信陵养士,神气稍振,景湣式微,再传而陨。 这是秦王政二十二年的事。这一年,秦王采用尉缭的计策,又谋划攻打楚国,问李信说:“将军估计攻打楚国的战役
关于作者
明代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纳兰青云